NEWS CENTER
CONTANT US
电话:400-788-0059
电话:13826114926
邮箱:zzsnk@sohu.com
地址:www.zzsnk.com
82 岁的虞阿姨攥着智能康复椅的扶手慢慢站起时,椅面突然轻轻弹起一个支撑垫 —— 这不是护工手快,是椅子 “读” 懂了她膝盖发力的迟疑。社区医院嵌进护理院的这一年,老人们身边多了不少会 “思考” 的家具,可争议也跟着来了。
有人说,这哪是养老,分明是给老人套上 “科技枷锁”。就像那张 24 小时监测翻身的智能床垫,杨女士的父亲刚来时总嘀咕 “睡个觉都被盯着”;可护工小李心里有数:以前夜班要摸黑查 119 张床,现在床垫亮红灯才过去,反而能坐下来陪老人说会儿话。
专业家具的 “冷” 与 “暖”,在细节里较着劲。康复区的训练桌能自动升降,矮到方便轮椅老人够着,高到适配站立训练,虞阿姨练抓握时,桌沿会弹出软胶挡条防物品掉落 —— 这是专业,却被吐槽 “太机械”。但谁也没说,以前她总把杯子扫到地上,现在能自己端着喝水了。
个性化定制家具更成了争论焦点。有家属嫌 “特殊对待”:为啥张大爷的护理床能调 12 个角度,隔壁床只能调 6 个?院长许光清翻出病历:张大爷有脊柱侧弯,定制角度是康复方案的一部分。就像杨女士父亲的轮椅,扶手裹着他熟悉的蓝布套 —— 那是用他家里旧衬衫改的,这 “个性化” 没人嫌多余。
智能医养家具的 “越界” 也让人犯嘀咕。语音控制的灯光会应着老人的咳嗽声变亮,有人觉得 “吵”;可夜里起夜的老人不用摸黑找开关,摔床次数少了七成。还有可折叠的洗澡椅,带体重监测功能,老人洗完澡,屏幕就显数据,护工直接记到健康档案里 —— 方便是方便,可王大爷总说:“洗个澡还得被称体重,像牲口似的。”
但争议没挡住老人们的依赖。虞阿姨现在会对着智能镜子练说话,镜子里的虚拟助手会纠正她的发音;杨女士的父亲迷上了能升降的棋盘桌,以前躺床上看别人下,现在能自己挪过去摆棋。这些家具没替代护工,却把专业照护藏进了日常 —— 就像那张会 “记仇” 的护理床,谁要是忘了系安全带,它会轻轻震动提醒,比护工的唠叨温柔多了。
有人问,养老该是 “人情味” 多还是 “科技味” 多?或许答案藏在虞阿姨的话里:“椅子比人懂我膝盖疼,但护工给我擦汗时,椅子可做不到。”
当夕阳透过护理院的窗户,照在会 “让路” 的自动门和扶着门笑的老人身上,争议还在继续。可你说,这些会 “思考” 的医养家具,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?
电话:400-788-0059
邮件:zzsnk@sohu.com